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7-23 19:18 字体:[]

九三学社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研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3年来,我市共获批医疗卫生科研项目25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市厅级235项,校院级、其他纵向科研项目3项,GCP项目4项),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计被中文、外文期刊收录了749篇(其中,外文被SCI、EI、SSCI收录30篇,英文普刊2篇,中文被PKU、中华系列收录57篇,中文普刊635篇),获新授权的专利共计24项,新刊发省级著作3项。2022年至今,我局切实组织全市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谋划参赛项目积极参加各类科创大赛,支持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各届“科创凉都”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荣获市厅级科技奖励54项。

一、关于加大临床科研经费投入方面

2022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局积极争取及时拨付科研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获省级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建设资金18万元、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资金80余万元,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2250万元,并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确保科研经费的支持投入,针对获立项资助项目按照不低于1:1经费配套。2025年,我局及时转发《贵州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医学科研联合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支持各医疗单位适时按照通知申报科研资金项目,深入推动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市科技局截至目前共争取卫生健康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 项、科技资金22万元,组织实施市级自筹经费项目,引导三级医院强化科研投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累计推动三级综合医院投入科研经费 100 余万元。

二、关于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方面

市卫生健康局和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并支持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尤其是三级综合医院)申报省市科研基金项目。2024年,市卫生健康局向省卫生健康委推荐申报科学技术基金项目42项,获得立11项。2025年向省推荐科学技术基金项目57项。并积极向省卫生健康委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近年来共获批立项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1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项;市科技局支持六盘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影像征群分类及转归特点研究、支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分度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支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开展基于 Lewin 模型区域医疗中心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践探索。

同时,市卫生健康局和科技局积极支持各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各类科技平台。2024年,支持市疾控中心参加全省重点实验室布局需求申报,共向省科技厅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并组织推荐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及相应项目3个,市人民医院、市三医、盘州市人民医院各1个。2025年,我局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发布2025年度科技发展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广泛动员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申报。组织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专业省级质控中心。支持首钢水钢总医院建设六盘水市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六盘水市高血压防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本地区具有较高学术和管理水平的临床研究以及技术创新基地。支持水矿总医院建立六盘水市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围绕重大疾病及突发传染病的精准诊疗需求,开展精准检测技术研究。

三、关于建立临床科研激励机制方面

市科技局充分赋予科研单位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科研经费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卫健和科技实行科研经费使用监督。项目承担单位再将科研经费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在科研激励机制上赋予项目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在研究方向不变、考核指标不降低的前提下,可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自主调整技术路线,由项目承担单位报市科技局备案。市卫生健康局参与制定《六盘水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实施方案》,允许公立医院在薪酬总量中设立奖励薪酬和单列薪酬,用于科研人员奖励,同时项目单位可将科研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为提高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综合素质以及科研申报能力,2024年7月,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全市三级医院、市疾控中心分管负责科研工作的共9名同志参加省级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培训班,2024年12月组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2025年3月组织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工作者参加护理科研申报专题培训、临床科研申报专题培训班,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整体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今后我们将持续从以上三个方面加大对我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研支持力度。一是优化科研平台建设。探索构建科研合作机制,建立三级综合医院一体化科研创新机制,并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临床数据的采集与共享,鼓励三级综合医院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夯实科研基础。支持三级医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并将科技成果与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绩效分配紧密挂钩,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争取将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新成果新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二是加强科研资金支持。强化与市科学技术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财政局等部门联系对接,探索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社会捐赠以及医院自筹等方式,设立市级专项科研基金,用于支持临床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对医疗机构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并力争调整财政投入方向,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联动,通过设立科研课题以及人才项目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大力支持三级医院申报国家、省级以及市级的科研基金项目,参与各级科创大赛,全力为我市三级医院临床研究争取外部资金支持。三是深化科研引领激励。支持三级医院引进培养高层次临床科研综合人才,全力实施“百千万人才、援黔专家团、银龄计划”等科技人才战略,支持三级医院设置科研岗位招聘专职科研人员,扩大博士工作站建设规模等。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强化东西部协作,并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支部书记+业务骨干),支持青年医护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加大青年创新科研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科研成果导向机制,优化绩效工资体系,并推动将临床研究成果纳入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深入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支持公立医院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总量,针对高层次临床科

研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分配方式。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