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1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7-11 16:46 字体:[]

杨友联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

2018年,我市成功创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示范区。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十部委将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目前,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按国家、省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现有精神卫生机构20家,其中,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4家,国有企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2家,民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4家,20家精神专科医院均开设心理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3家,其中10家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占比43% 。目前共有精神科医师161人、心理危机干预人员126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1906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930人,教育系统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1933人。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二是通过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已选派优秀医务人员50余人参加省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三是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截至目前已开展20余次相关培训,学员涵盖医疗、教育等部门从事精神、心理工作者2000余人;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临床医师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定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相关培训,提高基层临床医师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能力,提升基层临床医师对常见精神障碍、心理行为问题等的心理干预及治疗水平。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先后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心理健康巡回宣讲方案》《六盘水市中小学心理工作提示》《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方案》等文件,为大力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并投入资金约1583万元,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力度。一是以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为依托,成立六盘水市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二是中小学校100%设立心理辅导室,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三是学前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以学前教育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四是特殊教育机构心理服务,特殊教育机构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五是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心理服务网络,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六是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密切与家长联动,及时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七是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八是市、县两级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站或未成年人辅导中心,依托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站点,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的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考核范围。2023年5月市社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教育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30人。九是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了《2023年六盘水市“医校家”心理健康促进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市级确定3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每所学校由一家医疗机构对接,截止目前全市“医校家”工作共开展心理健康讲座69场,座谈会14场,宣传活动45场,进医院参观体验活动2场。

(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一是利用全市心理健康人才库人员开展公益讲座、培训等,把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带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特殊人群中。二是心理专家深入到各系统举办“情绪管理”“心理压力调控”等专题讲座及培训,提升人们抗逆能力,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及系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活动,现场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向广大群众普及心理疾病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人们对心理精神疾病的恐惧和歧视。

三、存在问题

我市在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卫生工作中,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群众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部分公众对精神和心理疾病认识率低,讳疾忌医多,科学就医少,心理健康意识不强;对心理、精神疾病普遍存在偏见和误解,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群包容度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全社会理解、尊重、关爱氛围仍需加强。二是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短缺。我市心理健康专职人员中,接受过系统的心理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相对较少,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尚不能全面满足大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加强综合培训、业务培训工作,促进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二)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建立心理检测系统。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职业化,落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相关待遇,畅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通道,将心理健康教育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法,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QQ、微博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对心理疾病的了解,理性认识心理问题,提升对有心理行为问题人群的包容度,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爱的良好氛围。



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7月8日

(联系人:王倩;联系电话:8320592)